可能有人會懷疑,這間學校在收生時有沒有挑選過,這些精英學生可能是挑選過的結果,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深入了解過,鮮魚行在03-04差點要殺校,後來得到熱心人士慷慨解囊,才度過難關。我十分欣賞梁紀昌校長的辦學理念,我想反問各位,一所面臨殺校的學校,還能怎樣挑選入學的學生(現時該校也只有205個學生)?
梁校長對教育有很好的理解,認為學生要出頭,必要發奮;他還認為家長的教育對教育學生起著重大的影響,故每用很大篇幅的文章,與家長溝通——準確點說,是教育家長(參考梁紀昌給家長的通訊)。
講到教育家長,我實在完完全全地相信,相信家教重於一切,因為學生面對家長的時間是最長的。家長若不以身作則、或鼓勵、或有禮、或督促、或賞罰分明……學生沒可能表現得好。我在任教三年,發現了很多表現有問題的學生,總是有個表現不太好的父母在背後,他們的本質沒有問題,但日對夜對有問題的父母,表現不可能好。
我比較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,一個成績多好的學生,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,以後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,想獲得成就,也休想。奇怪的是,我的學校學生成績表現很優秀(今年升中一,分派到統傳名校的有近20人,加上分派到其它BAND 1學校的學生,人數合共超過110人,近75%),但品德方面,卻不大理想,學生不太彼此尊重,就連見到老師也不願點頭微笑。這不是學校老師無所為,而是學生家人有所為。這些學生一般來自中產家庭,中產家庭中不少家長擁有高學歷,有些甚至比老師的學歷還要高,他們常常質疑,質疑老師的專業,質疑老師的知識,甚麼技能、態度也要質疑一番。他們習慣使喚傭人,吃的、喝的、手提的、重的、輕的都是傭人幫忙"搞掂",中產家庭的學生的品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耳濡目染,我校的學生見人不點頭微笑,甚麼目中無人,就是這樣而來的。
我不滿他們的表現,認為這樣不像人。我上課時,一有機會就有意無意地向學生們"反映"問題,希望他們迷途知返。
教育——其實,我一直在追尋人本的教育,我渴望見到學生長大後,成為一個心智德都健康發展的人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