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之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,必經過三種之階段,一者積,二者積,三者積。 大事業建於小事業,小事業建於創事業,無創不見小,無小不可大。創者何也?一字曰積。是故創業者積,小事業者積,大事業者積。大學問者亦然。
2008年10月5日星期日
教師自殺 問題何在?
開學才一個月,學校就有懷疑不堪壓力而自殺的教師,究竟反映了教育界出現了甚麼問題?
當看到這樣的新聞,真的使人十分傷心,我也為這位年僅24歲的年輕教師感到可惜。新聞報導,這位教師性格樂歡,又得同學愛戴,還被同學推為「最靚」教師……如果我是這位老師,我會覺得自豪,不易輕生。然而,每個教師的心態都極之複雜,他們的心裡可能同一時間內想都幾件不同的事情——除了學生平時上課時的表現會浮現腦海,家長的電話、課外的活動、開會的準備、功課的批改等都是教師們共同思考內容,當然還沒有算所謂的「訓輔工作」。我個人認為這是作為老師最大的挑戰,因為一般認為訓輔老師總是「黑臉神」,任何時刻都把自己的溫柔或和藹可親的一面收起來,從而導致訓輔老師長期處於不愉快的情態之下。這或許是導報中年輕教師其中一個自殺的原因。
不過,無論壓力如何大,任何人都不應該以死去「解決」,為人師表的更不應該。為人師表的是眾多學生的模範,所做的一切都深受學生關注,輕生當然也是他們會留意到的。姑且不講學生心中會否產生不良念頭,老師自己應該有良好的自我調解機制。一旦遇到壓力,要向朋友、親人反映,先把不滿宣洩出來。如果問題還是解決不了,要嘗試向上級反映,因為不少壓力是由上級而來。英明的上級如果發現問題,可能會做一些調節,比如把沉重的工作減輕一點。當然,作為教師,還可以向專幫教師的專業團體求援……總之,就是不可輕易放棄珍貴的生命。
對於是次「教師自殺」的事件,有人指責是教改造成的,我則有所保留,反而,我會怪責現時社會那種毫不體諒別人的不良心態。只要有小小的問題,人們總是喜歡採取「以罵為先,不然投訴」的態度,這是叫人最受難受的,也是壓力最大的。如果以家長為例,學生在校成績欠佳,就打原因歸咎於老師,二話不問,就粗口爛口問候,再而向校長投訴。這樣,甚麼有耐心的老師都會給搞到頭昏腦脹。情況再嚴重一點,如果學生、同事、校長等都採取這樣的態度,老師想快樂地生活下來都是件難事。
香港出現了這樣的風氣,部份原因可歸咎於經濟轉壞、貧富懸殊,但是影響最深的可能是近期人人都討論的電視劇。甚麼「x心風暴」,你罵我、我罵你的,萬事以罵為先,把整個社會都帶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「吵罵文化」之中,把香港人的意識型態徹底地改變了過來。我認為相類似的電視劇一日不停播,社會上不堪壓力的人會不會下降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