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學的前三天,學生只需上半天學,這三個半天讓老師派發新學期的書簿,和選好班中班長、組長、圖書管理員等服務生,學校也趁機向學生介紹老師、講解校規等學年內必須注意的事項。
在開學的第二天,我到地下大廳當值,學生到處走動,有的拿著小食,有的在聊天,有的在玩遊戲……總之就是不會停下來。突然,我發現了一個學生坐在大堂的大桌前,她和其他學生很不同,因為她很安靜,她手裡拿著一本書。她很認真地看她的書,旁若無人,嘴角微笑著——她正在陶醉在她的書本世界裡。
我好奇,走到她身旁一看。啊,原來是吳同學,我去年教過她電腦。她手中的書十分厚,起碼有200至300多頁,全都是文字的——這就令我更好奇,去年我教她時她才二年級,怎麼會拿著這麼厚而且是文字密密麻麻的書呢?那是甚麼書?
我打斷了她,問︰「吳同學,你在看甚麼書呀?」她被突然而來的聲音嚇了一跳,笑了一笑,望著我說︰「老師……」她好像很不好意的,我就說︰「讓我看看好嗎?」她把書遞給我,我馬上像偵探般翻閱了這本似乎不太屬於這個小孩子的書本。
這本書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的,叫《香港短篇小說選》,內容十分豐富,結集了當代香港不少短篇小說佳作,篇名不說了,提幾個作者的名字吧,有王良和、王貽興、陳惠英、崑南、董啟章等。這種小說一般是中學生或是成人的讀物,如今竟在升三年級的小孩子身上發現,真令人吃了一驚!
後來,我問了她幾個問題,發現原來她家人常鼓勵她閱讀,買了不少書給她,還經常帶她到圖書館。她的閱讀習慣由幼稚園已經開始,一直不停地閱讀,她也深受姐姐的影響。她很自豪地說︰「我姐姐正在讀大學,她也寫小說!」看到她的眼神,好像還想告訴我︰「我長大也要像姐姐一樣寫小說。」
那一刻,我真的呆了,我不能想像一個剛升三年級的小學生會認識多少個字,就算認得三、四千字,她的心智能否足夠領悟那班成熟的小說家所寫的事情……
那一刻,腦海真的太多事情了,不敢再想下去。然而,現在想起來,我倒真想再多問吳同學一些問題,如「王良和的小說講了些甚麼,你明白嗎?」「王貽興小說的主角是誰,他做了些甚麼?」……或許,問了出來,我可能給吳同學覺得「低B」。真幸運!
其實,我正在深思著︰
香港這地方雖小,但人才可也真不少,小孩子能夠言之有物的、頂撞大人的、能歌善舞的、學富五車的……只要用心去觀察,你會感到驚訝。這樣的人(或稱「優才」)不是香港的大部份,但如果後天再多點培養,成就一定非同凡可。
更甚的一點是,這些優才真的不是完完全全天生的,後天的環境更重要。小小年紀的吳同學看成人小說,是因為家人用心栽培。沒有人買書給她,沒有人帶她到圖書館,沒有創作小說的姐姐作榜樣……你認為她有可能拿著《香港短篇小說選》,看得旁若無人嗎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